藍鯨教育9月30日訊,為了應對百年未有之變局給全球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為了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尋找教育改革新路徑,由法政集團主辦的第六屆新聚合國際教育高峰論壇于9月28日在北京舉行。數十位大使級外交官、教育部直屬協會負責人、教育行業精英齊聚一堂,在“凝聚合力,再創新篇”主題引領下,圍繞教育變局的應對,以及未來教育改革全新樣態等問題,與線上線下嘉賓觀眾進行探討和交流。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永利為開幕式致辭,他首先代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對第六屆新聚合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隨后他呼吁全體教育行業同仁共同推動教育公平和可持續發展,最后他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堅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落實有關加快和擴大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的政策舉措。
之后,法政集團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潘軍發表主旨演講,她首先闡述了第六屆新聚合論壇舉辦的時代背景,接著她又以五屆新聚合論壇主題為主線,回顧了論壇的成長軌跡和創新之路,她表示:新聚合不變的是“新益求新,聚焦全球,合力發展”的理念,是緊跟全球教育潮流的先鋒態度,是對教育情懷的忠誠堅守;變了的是論壇模式的升級創新,是研討機制的不斷優化,是參會嘉賓的層次多元。最后,她客觀闡述了“雙減”新政“讓教育初心回歸”的積極影響,以及對教育行業重構帶來的挑戰。
演講結束之后,由南南國際教育研究院撰寫的《2021中國海外辦學現狀與展望報告》正式發布。儀式上,法政國際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久甜分別從背景與意義、研究的總體設計、風險體系構建和海外辦學建言四個方面,向全體與會者詳細解讀了這份智庫報告。作為新聚合論壇品牌智庫文件,國際學校藍皮書自論壇創辦以來已連續發布五年,成為國際教育行業權威性報告,為行業發展,尤其是國際學校選擇和海外留學決策提供了政策和數據參考。
針對變革時代教育行業面臨的三大熱點話題,本屆新聚合論壇設立以“外交使命,責任擔當”為主題的大使論壇,以“兼容并舉,合力發展”為主題的校長論壇,以及以“國際教育新內涵”為主題的專家論壇。大使論壇由外交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原院長王燕主持,論壇上,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外交部歐洲司前司長、中國前駐丹麥、意大利大使李瑞宇,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外交部禮賓司前司長、中國前駐希臘、愛爾蘭大使羅林泉,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中國前駐斯里蘭卡、立陶宛、東盟大使、中國-東盟中心前秘書長楊秀萍,中國前駐巴布亞新幾內亞、納米比亞、立陶宛大使魏瑞興分別從參與國家領導人國事訪問經歷,外交禮儀培養,外交思維和女性外交官成長,以及指揮協調所羅門和利比亞撤僑的親身經歷,展現了大國外交的責任與擔當和外交官對事業的忠誠。
在法政國際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真主持的校長論壇上,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前公使銜參贊、北京王府學校校長衡孝軍,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教育部教育發展中心研究員周滿生、北京中學校長夏青峰、北京市中關村三小校長劉可欽分別從教育研究機構,國際學校以及公立學校管理者的角度,闡述了教育行業的創新機制,并就教育行業未來之路進行了展望。
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出國留學服務分會秘書長印凱主持的專家論壇上,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前公使銜參贊岑建君、中國教育學會留學國際教育分會秘書長張東升、北京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馬學雷、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教育市場官員武新平就“雙減”新政,以及新政下國際人才培養模式和國際教育內涵展開了討論。三大主題論壇,三大教育層次領軍者體現了新聚合多元化的立體思維模式。
2021年對中國和世界來說都極不尋常,放眼世界,新冠疫情步入新常態,經濟交往、文化交流悄然復蘇。疫情加速了數字化建設和技術革新,帶來了新的教育和發展模式;放眼中國,我們剛剛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的偉大歷史時刻,這不僅是對光榮歷史的回顧,更是吹響了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沖鋒號。
應對百年未有之變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為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提出了新要求,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第六屆新聚合國際教育高峰論壇舉辦的意義更為重要和特殊。它將繼續成為國際教育前沿理念的輿論場,成為教育觀點交鋒的權威平臺,成為教育國際化創新實踐的智慧空間。